活人能被尿憋死?
没错,研究发现,排尿困难并非小事,它发生在男女老少各种人群身上,每年困扰着数以百万计的患者。排尿(Urination)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生理动作,它是动物从膀胱将尿自尿道排出体外的过程,其目的是清除代谢废物,维持机体的体液平衡。健康人类的排尿过程可以自主控制,而一些神经受损者不能控制排尿。这种运动需要有良好的膀胱肌肉收缩、通畅的尿道以及神经系统协调,调节排尿的大脑中枢包括脑桥排尿中枢(PMC)、导水管周围灰质和大脑皮层。这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病变都可能造成膀胱的排尿动作受到影响,导致排尿功能障碍,更甚者会诱发心血管疾病危及生命。
过去的研究已经在脑皮层(如PMC)中发现与排尿有关的神经元,但这些研究并未对自发性排尿控制的神经环路机制做明确的阐述。
2018年10月25日,《Nature Neuroscience》杂志在线刊登了第三军医大学姚基伟博士等人的重磅工作,该课题由第三军医大学鄢俊安课题组、谌小维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许晓鸿课题组合作完成[1]。
他们利用病毒示踪、光遗传学、化学遗传、在体光纤记录等技术,首先确定了初级运动皮层的一小簇第5层(L5)神经元的活动与排尿行为密切相关,并进一步确定这群神经元通过投射PMC触发排尿行为。本篇文章首次解读了L5皮层神经元投射到PMC诱发排尿动作的神经回路机制,不仅极大提高了人们对该领域的认知,也为治疗排尿功能障碍相关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实验结果
1.M1区L5神经元的活动与排尿密切相关
利用伪狂犬病毒的逆向示踪,作者首先标记了成年雄性小鼠膀胱壁与初级运动皮层和初级感觉皮层的逆向跨突触的联系(图1),且这些投射多位于皮层M1和S1区的第五层(图1b-f)。
图1 L5皮层锥体神经元标记
借助基于光纤记录的钙成像技术和AAV病毒载体,作者记录标记上述L5皮层神经元是否参与了排尿行为(图2a-b),结果发现Ca2+瞬时变化在尿液释放开始前立刻被捕捉到(图2c-d),在所有的记录中,约94%的排尿与M1区Ca2+瞬时变化有关(图2e-f)。进一步,作者发现M1区L5神经元的膀胱压力峰值与Ca2+瞬时变化密切相关(图2h-i),且M1区神经元向膀胱传递的通路活动与排尿正相关(图2j-k)。这些结果提示M1区 L5皮层神经元可能在排尿的起始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图2 M1区L5神经元的活动与排尿密切相关
2.激活大脑M1区L5皮层兴奋神经元会触发膀胱收缩和排尿
接下来,研究人员双侧注射AAV病毒载体(AAV-CaMKⅡ-ChR2-mCherry)表达光敏感通道,并用光遗传学技术刺激这些神经元,记录麻醉动物膀胱尿道肌肉的电活动(图3a)。发现,蓝光激活表达ChR2的M1区神经元时,膀胱逼尿肌的电活动增强、肌肉收缩(图3c-e),同时膀胱压力值显著增加(图3f),提示了激活大脑M1区L5皮层神经元会引起膀胱收缩,增长收缩时间。
图3 光刺激L5兴奋性神经元导致膀胱收缩
进一步,作者用光遗传学技术(图4a)直接激活M1区L5神经元,发现该操作可以引起自由活动小鼠的排尿行为,且排尿行为发生在光刺激的4min内(图4b-d)。
图4 光刺激L5神经元会引发排尿动作
3.大脑M1区L5皮层神经元通过投射到PMC导致排尿
接下来,作者使用基于AAV病毒载体的病毒环路示踪技术,探索M1区L5神经元介导膀胱收缩和排尿行为的神经环路。
通过局部注射AAV-CaMKⅡ-EGFP病毒,作者发现L5神经元其可直接投射到PMC区。随后,研究人员在M1区和PMC分别注射具顺向跨突触能力的AAV病毒--AAV2/1-hSyn-Cre和AAV-DIO-GCaMP6s,发现这群投射到PMC的锥体神经元参与排尿行为(图5a),且实验结果显示Ca2+的瞬时变化开始于排尿前,并持续整个排尿过程(图5b-d)。
图5 排尿相关Ca2+信号
进一步,研究人员在M1区注射AAV2/1-hSyn-Cre和AAV-DIO-ChR2病毒,同时在PMC注射AAV-DIO-GCaMP6s病毒(图6a),结果发现,用光刺激大脑M1区L5锥体神经元可显著性增加Ca2+浓度(图6b)。研究还发现,PMC神经元活性是L5皮层神经元触发排尿活动(图4)所必需的(图6c-d)。此外,作者利用病毒示踪技术发现对PMC神经元进行光刺激会导致行为自由小鼠的排尿动作(图6e-g)。
综上,这些病毒示踪的结果提示了这些大脑M1区L5锥体神经元通过激活PMC导致排尿行为(图6h)。
图6 大脑M1区神经元通过激活PMC控制排尿行为
4.大脑M1区L5皮层锥体神经元是正常排尿行为所必需的
最后,作者利用化学遗传技术(基于AAV-CaMKⅡ-hM4Di-mCherry),使用CNO抑制M1区L5皮层神经元(图7a),结果发现,该操作可以显著抑制排尿行为,减少排尿反应,延长第一次排尿的潜伏期,以及尿液沉淀总量(与对照组相比,图7d)。
另外,研究人员利用Cre诱导表达的taCasp3(靶向神经元)触发L5投射神经元细胞凋亡(图7e),发现该操作导致小鼠排尿功能异常,且膀胱明显大于对照组(图7f-j)。再次证明大脑M1区L5皮层锥体神经元在排尿过程的重要作用。
图7 沉默或杀掉M1区L5神经元会削弱排尿
结论
排尿功能障碍性疾病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排尿异常,以尿失禁、尿潴留、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等为主要症状的症候群,是泌尿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本实验首次发现L5皮层神经元投射到PMC诱发排尿动作的神经回路机制,极大提高了人们对该领域的认知,揭示了皮层排尿环路,为治疗排尿功能障碍相关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此外,和元上海有幸提供实验中使用的大量AAV工具病毒,从神经环路到光遗传、化学遗传学技术,到神经元消亡,用实际行动助力中国脑科学的发展。
和元上海一直关注神经、代谢、肿瘤科学领域的重大研究进展,为神经生理、病理研究提供最新工具和研究方案,助力临床转化和基因治疗!
参考文献
1.Yao, J., Q. Zhang, X. Liao, Q. Li, S. Liang, X. Li, et al., A corticopontine circuit for initiation of urination. Nat Neurosci, 2018. 21(11): p. 1541-1550. DOI: 10.1038/s41593-018-0256-4.
- 【Science】重磅!Kay Tye研究组首次揭示强迫性酗酒的发生机制
- 【Nat Methods】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引导无创光遗传学技术
- 【Nature】王牌杀手!僵核TCF7L2介导吸烟引起糖尿病的神经机制
- 【Nat. Neurosci.】傲雪凌霜!马普所揭示机体应对负面情绪的环路机制
- 【Science】信息枢纽!前额叶皮层调控安全饮食的神经环路机制
- 【Nature Neuroscience】无副作用!外侧缰核介导吗啡戒断反应的分子、环路机制
- 【Neuron】不尽相同!详解美食与美酒令人心驰神往的神经环路机制
- 拒绝药物成瘾! 科学揭秘激活成瘾记忆的神经环路机制
- 【Science】适者生存!适应高危环境,5-羟色胺神经系统很关键
- 【Neuron】 新靶点!解析抑郁神经环路机制
- 【Nature】吸烟、手机、游戏上瘾,你缘何无法戒除它们?
- 【Nature】新知:海马-伏隔核突触传递可塑性调控奖赏行为
- 【Nature】疼痛,我们为什么会去抚摸?
- 【Nature】生存法则:多巴胺助你趋利避害!Kay M. Tye组最新工作
- 【双11发布】下一代钙敏感蛋白jGCaMP7 & jRGECO1a已至
- 【Science】除了觉醒,丘脑如何控制联合学习
- 【Nature Neuroscience】重大突破:“出恭”是怎么控制的?
- 【Autophagy】科学新发现——吸烟会引起骨质疏松?
- Cell 新发现:解“秘”--肠道蠕动紊乱的“元凶”
- “无限联想”--大麻素受体CB1R的新功能
- 【Nature Neuroscience】“快乐分子”多巴胺帮你规避危险信号
- 【NAT CELL BIOL】:新发现!m6A调节AKT信号促进子宫内膜癌的致瘤性
- 【Oncogene】强强联合:LSD1抑制剂与PD-1单抗联手碾压乳腺癌细胞
- 为什么要进行慢病毒包装
- 利用腺相关病毒治疗慢性肺病基因疗法
- 【Nature Medicine】“低头族”的福音,科学家解开”眼痒“之谜
- 【Nature Medicine重磅】出生即重获新生!AAV基因治疗给遗传病患儿带来希望
- 【Science新知】食欲调控,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 【Science】“酒鬼”的福音:酒精成瘾的基因靶点被发现
- 【Nature Medicine】曲线救国,抑制小胶质细胞缓解帕金森
- 【Nature】蜂蜜or苦瓜,你的选择如何做出?
- 【Nature Medicine】你用心呵护的免疫系统可能正在导致你的肥胖
- 【Cell】负能量爆棚、烦躁不安!你为何需要多聊天?
- 【Neuron】人,为什么会产生共情?
- 【Science】新技术:dual-eGRASP带你找回大脑最深处的记忆
- 【Nature子刊】中科院徐林:记忆的快速泛化由左右脑的联系控制
- 【Cell Metabolism】梦想成为“吃不胖的瘦子”,家中常备肌酸
- 【Nature】失眠者的福音!科学家发现了促进睡眠的神经元
- Cancer cell、Cell、Nature接连喜讯,维生素C再次登上抗癌“神坛”!
- 【Science】痒呀,环路呀,反正有大把时光!
- 【Nature Neuroscience】抑癌基因体内功能筛选新办法:AAV+CRISPR突变库!
- 【Cell Metabolism】胖子不想运动是有原因的!
- 【Science】争议?重磅!化学遗传技术DREADD的绝佳配体竟不是CNO!
- 【Nature Cell Biology】胖子愁事多!肥胖竟能促进癌细胞转移!
- 【Nature】精准医疗时代已来临,首个个体化癌症疫苗临床效果显著
- 为啥给别人花钱更幸福?这篇Nature子刊论文有了答案
- 草莓中有一种天然产物能减缓衰老引起的智力衰退
- 嵌合型胚胎成功妊娠?“底线”取决于染色体异常程度
- Nature子刊:新研究发现两种药物或可阻断癌症转移
- Science子刊挑战传统观点:ROS到底是促发还是抑制先兆子痫
- 魔剪CRISPR再获突破,这个“首次”有望产生全新抗癌疗法!
- HIV 免疫疗法获重大突破,一览最新研究进展
- 《Nature》文章带你换个角度理解“为什么细胞过密,状态就不好了?”
- 【Nature重磅】当你期待奖励时,小脑如何活动?
- 科学家发现让癌细胞“自我毁灭”的机制
- 专家指路:如何追上CRISPR技术快速发展的脚步?
- Science:颠覆认知,大脑的计算能力要高 10 倍以上
- Nature深度好文:女神告诉你,CRISPR让CAR-T继续“开车”
- 升级!光遗传技术操控突触受体
- 尘埃落定!张锋团队赢得CRISPR关键专利之争
- Trends系列综述:神经系统居然也参与肿瘤生长
- Science子刊:细菌杀死癌症?
- PNAS:大脑胆固醇缺乏不仅影响神经功能,还破坏机体代
- 2017年值得关注的对抗癌症的4种病毒
- 2016年世界科技发展回顾
- 盘点:2016年肿瘤热门事件Top10
- 《柳叶刀》: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最新进展
- 张锋再发CRISPR新突破!“魔剪”可实现同时编辑4个基因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不断创新的“医学人生”
- Nature特刊刊登6篇关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综述,为您逐一解说
- FDA批准康柏西普进入III期临床试验
- Science:癌细胞“永生”的遗传开关
- 人类“垃圾RNA”有重要作用——促进翻译
- Nature:研究者发现治疗癌症的新靶标
- Nat Neurosci:美科学家发现与自闭症有关的microRNA
- 著名院士Nature重要发现:调控免疫的lncRNA
- 中科院团队解析新一代CRISPR系统
- Cell光遗传学重要成果:三年颠覆一个旧理论
- 2篇【Nature子刊】:为预防家族性癌症支招,朱莉也许并不用切术乳房和卵巢
- 2016年SCI影响因子报告全新发布!
- Nat Methods:在不同物种中比较不同Cas9蛋白激活物的基因激活潜力
- 【Science & Nature共聚焦】CRISPR治病还为时尚早?最新“十大专利”张锋占6个
- 中国最年轻院士邵峰Cell子刊发表免疫新成果
- Nature发布CRISPR-Cas重要研究发现
- 财政部:中央本级预算124亿给医疗,将花在哪儿?
- 600亿计划,精准医学第一阶段重点研究方向解读
- Nature子刊:科学家用基因编辑获得抗病猪
- 2月冷泉港 5大热门实验技术
- 解开癌症之谜:癌细胞如何形成肿瘤?
- 老板喊你回来!2016年给实验室PhD们的15个建议
- CRISPR:走出临床转化第一步 治疗眼疾
- 重磅药物来袭!2016年将上市10大生物药与小分子药物
- 解开癌症之谜:癌细胞如何形成肿瘤?
- Nature:中国科学家全球首次构建自闭症猴模型
- 2015年中国生命科学领域十大进展公布
-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营养所在多不饱和脂肪酸遗传易感基因研究获进展
- Cell:2015年十大最佳论文发布!(细胞重编程、CRISPR、基因组3D图谱、癌症类器官……)
- Nature Methods:2016年最值得关注的八大技术
- 6亿!973计划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经费公示
- 重磅回顾!2015年“魔剪”CRISPR技术重大突破 TOP30